统筹谋划 同频发力
浙江金融监管局扎实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落实落细
浙江金融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工作要求,第一时间会同浙江发展改革部门制定细化方案,组织走访对接,推动机制落地见效。截至2024年12月25日,浙江已组织走访企业187.1万家,纳入推荐清单数量32.8万家,其中30.6万家已获得授信支持,累计授信金额9898亿元,累计放贷金额5932亿元,平均贷款利率3.97%。
统一组织领导
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政府层面,建立省、市、区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制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方案。省政府领导牵头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议,工作要求直达区县一级。
局系统层面,组织召开系统内工作部署会议,在三级派出机构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
银行机构层面,同步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三级工作专班,确保所有区县级支行100%覆盖。
细化操作流程
确保协调机制有序开展
制定浙江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操作手册和配套制度,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供各地市参考使用。
细化“五项标准”,要求企业不涉及虚假注册登记、资产负债比例合理、企业融资额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等。
加强协同配合
形成省级部门工作合力
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涉企信息共享运用,解决数据归集标准不一、共享频率不够、结构调用容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加快办理等形式,及时协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要的前置条件。
图1:浙江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杭州召开
01.从“覆盖面”上发力,做到全面摸排
组织各地市依托市场监管部门在册数据,预先剔除僵尸企业、空壳企业、不诚信企业等,形成全量走访目标企业清单。目前已确定走访目标小微企业76.7万家、个体工商户131.2万家。将清单拆解发至企业经营所在乡镇、街道或社区,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摸排,努力做到“全覆盖走访、全主体对接、全需求响应”。
02.从“精准性”上发力,深挖信贷潜力
采取专班人员“1+1”(地方政府+银行机构)走访模式,结合企业意愿、存量贷款、基本户开立等情况确定对接银行,对已有3家及以上授信银行的小微企业不作为走访重点,避免重复对接、多头授信。从融资端补充摸排银行体系外有融资、今年以来融资有下降的小微企业4万多家,以及无融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0多家,下发地市要求重点予以关注对接。
03.从“促直达”上发力,压减中间环节
严厉打击非法贷款中介,推动银行及时移送不法贷款中介线索。组织银行机构集中公告《关于不与任何非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贷款业务合作的公开声明》,推动杜绝非法助贷、资金掮客参与融资对接。指导银行做好贷后监测,落实资金用途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真实生产经营。
04.从“见实效”上发力,抓好督促落实
线上化统计工作成效进展,实时盯进度、盯指标、讲实效。建立融资机制专项工作交流群,畅通沟通渠道解答问题,及时发布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提示和口径说明。不定期通报成效数据、典型经验做法,浓厚各地区工作氛围。
图2:“浙里金融”线上登记入口
线上登记入口促进需求直达银行
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区”,连通省、市、县三级210家银行、9976个放贷网点、3.9万名信贷经理的服务网络。设置融资需求登记入口及专属二维码,企业扫码填写,相关贷款申请可直达银行信贷经理;同时,支持后台全流程线上跟踪对接办贷进度,限定银行3天内联系客户、7天内进入办理流程,大大提高办贷效率,保障企业需求接得住、跟得牢。
“白名单”预授信促进融资主动对接
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共享的61个政务单位61.7亿条数据,支持银行机构建立算法模型,对走访清单内客户进行“全量扫描”“无感授信”,形成特定“白名单”,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客户;短期没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如后期需要资金,可直接通过手机端扫码申请秒获贷款。
跨行流水验真促进信息真实可靠
为防止中介参与账户流水等信息造假,通过“手机银行+金综链”“企业网银+金综链”“浙里办+金综链”实现银行账户流水跨行直通共享,替代客户线下打印、提交与验真纸质流水,将线下平均用时4小时缩短为线上5分钟。截至11月末,跨行流水验真场景已覆盖122家银行机构,累计提供线上流水查询88.3万次。
打造金融产品超市促进丰富融资供给
聚焦小微经营主体多元需求,全面梳理现有产品服务体系,把已发布1386款金融产品统一归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金融产品专区,支持企业线上申贷,精准满足续贷、首贷、信用贷和在线办理抵押登记、融资担保等需求。
抓好政策宣传引导
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工作辅导和政策解读,浙江金融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部署会上作政策解读,在省内各官方媒体、公众号发布《一文读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小微企业了解政策、会用政策、用好政策。11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连续报道辖内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情况。
图3:《新闻联播》报道浙江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做法
抓好首贷续贷工作
有序保障企业融资需求
持续加大首贷续贷支持力度,明确客户准入标准、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公开办理渠道等,让“首贷更精准、续贷不再难”。整理发布《中型企业无还本续贷产品服务名录》,供有续贷需求的中型企业参考对接。截至12月25日,在协调机制项下,辖内银行机构已累计发放首贷7511户次,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2016亿元。
抓好尽职免责机制
提升敢贷愿贷认同度
推动落实《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按照“无责推定”理念,对于无确切证据证明失职或履职不到位的信贷人员“应免尽免”。合理设置差异化的不良容忍度,对于经营单位不良容忍度范围内的普惠贷款,在展业人员没有主观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原则上给予免责,激发银行基层敢贷愿贷的动力。
下一步,浙江金融监管局将全力以赴推动协调机制进一步落实见效,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让更多经营主体得实惠,更好激发市场活力,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金融街15号
浙江省银行业协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三角微信矩阵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宁波市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