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作为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金融智慧结晶,正日益成为保障老年人养怡享福、生活享乐的关键力量。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意味着金融赋能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站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农行浙江省分行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关于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立足匠心打造“农银养老”服务品牌,不断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走访温州苍南当地村镇,为老年人介绍养老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
用心 创新养老金融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服务、人均寿命等跨越显著。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等基础不断夯实的大环境下,养老市场快速扩张,相应地,人们对养老金融的需求亦日趋高涨。近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强化为民情怀,稳健推进养老金融三大支柱建设。
养老金金融是养老金融的基石。聚焦第一支柱,农行浙江省分行坚持做好浙江银发群体基本养老金发放服务。在全省62个地区上线省集中社保系统,广泛开立社保财政专户,农行浙江省分行以实际行动说明该行发力养老金金融的决心和成效。
为进一步扩大养老第二支柱政策覆盖面,日前,农行湖州分行与湖州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发布“企业年金服务平台2.0”,旨在通过“智慧+”线上平台的建设为区域企业构建畅通便利的服务机制。发布仪式上,农行湖州分行同步举办“共富大社保‘浙里’惠养老”企业年金政策宣介会,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我国企业年金主要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围绕“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养老金融业务体系、微观分析养老金三支柱、如何储备养老金”等方面,为地方企业深度解读养老金融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年金业务综合服务效能。农行浙江省分行目前已在辖内116家一级支行实现企业年金受托业务全覆盖。
“金融除了发挥自身为老年群体、养老产业提供服务功能外,还要为养老金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在“拥抱银发经济·共绘养老金融大文章”活动现场,农行浙江省分行有关负责人的宣讲掷地有声。作为提速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融的“行动派”,农行浙江省分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截至三季度末,农行浙江省分行全省个人养老金正式开户近30万户、预约开户超75万户。以个人养老金为切入点,该行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通过多元资产配置,为跨年龄客户的差异化养老投资需求,提供存款、保险、理财等一揽子产品解决方案。
此外,农行浙江省分行还牢牢把握“普惠利民”的原则,积极响应地方部门重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养老服务便民政策。今年8月,农行杭州钱塘支行就成功与杭州市钱塘区民政和文化旅游体育局签订养老服务爱心卡框架协议,准入成为全省农行首家养老服务爱心卡合作银行,后续将优化该卡的助餐食堂、上门服务等功能,为“银发族”提供便利,激荡出金融与养老事业融合发展的动能。
暖风劲吹,农行浙江省分行步履坚实。在顶层设计和产品创新上,聚焦养老金融三大支柱,持续做好基本养老金发放服务、不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与资金规模、加快提升个人养老金的实际参与度和资产规模,努力守护一方百姓养老的“钱袋子”,让金融更好地福泽社会,让银发经济潜力得到有益释放。
农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走访养老机构,了解金融需求
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农行丽水分行营业部营业室门口的车位尽管很紧张,但总有个无障碍车位始终空着。这上面有一串手机号码,拨通后,很快就会有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出来,将需要帮助的客户推进银行大厅。
像这样的细节设计,该营业室里无处不在:各种度数的老花镜、助听器、放大镜等已是大厅里的“标配”,而可以让老人坐着填单据的移动填单台、防止拐杖滑落到地上的固定夹、能使轮椅在里面调头的大尺寸无障碍ATM机空间、65周岁以上老年客户专享的“Z”字开头服务专号功能等一系列首创的“小巧思”,将适老化服务体现得淋漓尽致。
农行浙江省分行就是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忘探索适老服务的拓展边界,推动服务改革。作为丽水市首家获评国家级“全国敬老文明号”的金融机构,农行丽水分行营业部营业室总结多年演练经验,在网点内外逐步添置了50多项适老、便民硬件设施;农行温州瑞安支行通过联合当地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员工急救培训,让员工掌握基本心肺复苏(CPR)操作和创伤救护,辖内20家网点共35名员工参训并获得相关证书,曾多次发挥技能,第一时间为休克、中暑、滑倒的老人提供救助;农行衢州分行则以软件服务“为老焕新”,通过自动识别身份信息,为银发族开通“老年人服务”优先队列,并专门打造厅堂“1号位”,及时提供“主动迎入、协助填单、陪同办理”全流程关爱,助力老人轻松跨越“数字鸿沟”。
农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与老年人一起包饺子,共度佳节
在农行,一系列适老化服务还被搬到了线上。诸如,优化手机银行“银发族”专享大字版功能,并依托客服热线,组建“银发族”专享服务团队,提供“一键通”快速响应的人工服务,发布让老年人“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的服务标准等,从服务品质上提升长者养老生活体验。
事实上,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恰恰体现在是否尊重老年人的需求、是否便利老年人的出行等细节上。在当前时代放缓步伐,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应当是整个社会的良心与共识。
为履行国有银行社会责任,农行浙江省分行带着“农银养老”服务品牌的温度,积极“走出去”,延伸为老半径。
从农行衢州分行联合各方社会资源,在重阳节、腊八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3·15宣传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等科普宣传活动;到农行金华分行针对有困难、无法亲临网点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开展常态化上门服务,如遇紧急事项,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再到农行丽水分行聚合银龄活力,助力退休员工成立“老李帮忙团”,提供涵盖综治维稳、法律服务、医疗卫生、科教文体、劳动就业、便民服务、精神慰藉等20余种志愿服务,荣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农行浙江省分行践行责任担当的脚步遍布之江大地,奋力把关心关爱真正送到老年人心坎上,让“养老”加速变“享老”。
在丰富养老金融的创新实践中,人们可以看到一批批农行人将“农银养老”具象化的身影,也可以感受到“浙里康养”战略背景中的金融温度,老龄友好型社会的画像随之更加清晰。
农行浙江省分行为辖内永康瑞康养老院提供普惠养老贷款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件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向全社会吹响了发展银发经济的号角。各级政府、企业都在积极行动,如何做好银发经济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对此,农行浙江省分行深化加大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推出“农情浙里·惠养老”品牌,聚焦康养服务业、养老设备制造业、医药产业发展,构建集“财富、康养、医养、长寿”于一体的养老金融服务闭环。同时,联动泰康保险集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校友会以及10余家浙大校友企业发起《银校企共同推进中国式养老金融倡议书》,充分夯实顶层设计。
“在了解到福利院养老资金需求后,我们结合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政策要求,积极和当地政府、上级行沟通,以最快速度为其办理了3000万元的普惠养老贷款,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难题。”农行金华永康五金支行负责人提到的项目,正是2024年年初投入使用的永康瑞康养老福利院。养老福利院一经启用,就吸引了附近农村20多名村民入住,年龄最大的有90多岁。这场资金“及时雨”推动项目如期运营,不仅促成了由政府引导、金融扶持、社会力量主办的银发经济新模式,也让当地农村老人实现了高质量“就近养老”的愿望。
农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指导老年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为有效缓解龙港市养老院稀缺的局面,辐射温州苍南接壤的周边乡镇,为老人们膳食、医疗、康复及娱乐等提供全方位的现代生活照料服务,2023年12月,龙港筹划启动滨海康养中心项目。农行温州龙港市支行获悉后,第一时间找到了筹建单位龙港市社会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紧密沟通对接、修改完善项目审批方案,最终于9月2日投放首笔项目贷款980万元,今年截至三季度末,共计投放4000万元。
资金需求体量大和回报周期长,往往是养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难题,所幸的是,农行浙江省分行试点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给出了答题方案,加速推动金融服务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截至三季度末,已为全省24家养老产业主体提供超13亿元资金支持。
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浙江养老机构持续“扩容”,一系列养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新场景得以涌现。
作为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通过数字人民币与传统养老场景相结合,推进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先行先试,湖州有着先天优势。“大门、超市、房间,硬钱包都可以直接刷,以前都要用两个卡和现金,现在一个卡就能完成,真的很方便!”现住湖州环湖亦家医养中心的张阿姨对手中的“新卡”赞不绝口。在农行湖州分行打造的全省同业首个养老领域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场景中,持有钱包的“银发族”只要“碰一碰”就能完成支付、打开智能门禁等,不仅使用方便,更能保障资金安全。
“你看,每道菜上方的屏幕都有营养标签,帮助我们合理挑选,收银台那边还可以自动识别、智能结算,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入住金东福利中心·银湖暖夕阳养老院的张奶奶熟练地把托盘放入识别区,等待餐台识别后,完成了刷脸支付。打造“智慧食堂”,用数字赋能老人办“食事”,是农行浙江省分行发展养老金融的一种有益尝试,更是养老服务能力高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
面向未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分析养老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金融需求,围绕“养老金融大文章”精准施力,高质量推进养老金融可持续、多元化、适老化、数字化发展,用实际行动托起老年人金色岁月里“稳稳的幸福”。
来源:潮新闻
浙江省银行业协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三角微信矩阵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宁波市银行业协会